索引号: | 01400132x/2022-00007 | 公开方式: | 主动公开 |
发布机构: | 办公室 | 组配分类: | 规划计划 |
一、全面构建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新格局。一是提升“一体化”运行水平。出台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三级架构运行指南,建立完善相关标准规范,建立片区“大交管”中心运行模式,打造江苏特色品牌。建成覆盖全辖区的港航综合调度指挥平台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国产VTS网,加快基站补点、多源融合提高AIS准确率,建成覆盖江河海交汇、重点桥区的智能卡口系统。深化北斗系统应用,强化无人机配备和使用。推动建立长三角海事联合监管与服务系统,深化数据集成和共享应用,全面施行沪苏VTS覆盖水域船舶“一次性船位报告”。二是增强信息化支撑能力。建成运行“智汇江海”大数据管理平台,集成智能管控、应急搜救、船籍港管理、危管防污、“海事慧眼”等业务应用,实现“一次登陆、全网通管”,打造全业务、个性化的工作平台,从“一屏观一隅”向“一屏治全域”迈进。建设5G公网和4G专网互补的海事网络,着力在全辖区实现“低延时、高可靠、大宽带、广覆盖”。三是锻造实战化应急能力。发挥水上“大交管”在风险管理、预警预判、指挥搜救、电子演练、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作用,打造水上搜救指挥“一张图”“一张表”,构建水上突发事件科学指挥、高效协调和快速反应体系。
二、全面增强交通海事新型监管机制效能。一是巩固深化海事信用管理。对接“信用江苏”“信用交通”等部省信用体系平台,扩大信用联合奖惩范围,推动各类奖惩措施落地。落实《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备忘录》,助力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海事信用信息互通、信用记录互认、联合奖惩制度相互协调。推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与重点监管有机结合,落实《海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》。建立实施船舶赋码标准,研究推广船舶驶入辖区水域授码机制。发挥船东协会、船员协会等行业组织牵头引导作用,促进辖区港口码头企业加强自我信用管理。二是着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。升级行政检查系统,建成综合执法系统,稳定系统运行,实现工作流与信息流协同闭环。完善海事数据中心,开发数据智能分析和应用系统,持续升级“海易搜”、智能卡口、船舶岸电管理、水污染物监管等江苏智慧监管特色产品,以数据资源赋能海事治理,实现数据全面共享、业务深度协同、服务优质智能。三是系统增强风险管控能力。巩固提升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深化内河船舶配员不足专项整治,严防非法浮吊、内河船舶涉海运输、“三无”船舶等反弹,实现辖区自卸砂船“清零”。强化重点水域风险管控,压紧压实渡运单位岸基监控责任,深化拓展进江海船安全管理年活动。深化船籍港管理“1+6+2”制度体系,推进船舶登记工作质量检查全覆盖。稳步推广内河船舶载重线附近位置标识船名。加快应用干散货船舶选船机制,实现覆盖率100%。
三、全力打造绿色航运海事治理新示范。一是深入打造船载危险货物安全监管“江苏模式”。全面落实《船舶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作业条件及要求》。推广应用危化品航运公司船舶AI智能视频监控设施,推进智能化岸基监控。出台危化品运输风险防控指南,指导危化品运输企业编制风险源清单。加快危化品船舶换货种洗舱研究成果转化,加大对违规洗舱、违规排放洗舱水等行为的打击力度,实现“应洗尽洗”“应收尽收”。二是深化船舶污染防治“江苏模式”。加快制定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设置等地方标准,推动服务区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。推广应用智能接收设施设备,推进污染物接收船CCTV监控全覆盖。推动船舶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网络建设,研究建立船舶压载水排放检查程序、标准和协同管理体系。三是积极落实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行动。推动码头、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,推进岸电插接口标准化和岸电设施智能升级。推广应用港口船舶岸电管理信息系统,出台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监管指南,提高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。落实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,开展绿色船舶技术法规研究。完成桥基船舶尾气排放遥感监测系统竣工验收,建立常态化的船舶尾气监测监管机制。
四、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一是助力建设双向开放枢纽。深度推进长三角海事融合发展,共建辐射全球的长三角航运枢纽。服务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能级提升,推动沿江港口功能优化和转型升级,支持苏州打造集装箱干线港,助力江苏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北翼。研究推进和畅洲北汊水道试通航,全过程保障常泰、张靖皋、海太等过江通道建设,助推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。二是完善水上支持保障体系。推动船员队伍高质量发展,健全公司主体、社会参与、院校培养的船员培养模式,推动航运企业自有船员队伍建设。强化考官、评估员队伍建设,提升对船员职业操守和实操技能的考核能力。探索实施船员培训机构分级分类管理。新建南通、泰州船员远程考场。加强船员身心健康保障和在船远端防护,在“船E行”平台开设船员远程问诊栏目。支持江苏自贸区建设,促进航运资源要素集聚,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。推进海事“一网通办”“全流程网办”,全面推广船舶船员电子证照,推行长三角海船转籍登记“不停航办证”。三是强化水路运输保供保通保畅。加强粮、煤、油、气、矿等重要物资运输保障,开辟能源物资运输绿色通道,做到动态监测、精准指挥、优先保障、重点维护,积极协调引航、锚地管理等部门解决船舶进江、锚泊、靠泊接卸难题,实现重要物资船舶“直进直靠”“直离直出”。四是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。认真履行水路口岸疫情防控职责,督促指导航运企业和船员落实疫情防控政策,协同相关部门严格船船、船岸界面管控,以“防得住”保障“放得开”。推动地方政府优化船员换班资源配置,服务保障船员换班“应换尽换”“应换快换”、伤病救治“应治快治”。
五、全力支持沿海高质量发展。一是优化管理拓沿海。深入贯彻《海上交通安全法》和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。健全沿海“两个中心”运行机制,实现船舶进出港、拖轮服务、现场维护、引航服务、码头泊位调度等统筹一体化指挥协调。谋划南通沿海海上交通资源规划布局,推动建立与南通沿海水域承载能力、开发密度、用海需求相适应的整体协调机制。二是安全绿色拓沿海。强化海上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、风电运维船舶管理、特种船舶监管,落实沿海海域防抗台风船舶撤离方案,打造专用航标业务协作示范点。助力推进沿海LNG项目建设,研究完善LNG船舶夜航条件和保障措施。三是开放通达拓沿海。支持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,主动参与港口配套设施建设、海洋功能区划分等规划修订,推进沿海航路规划落实,推动长江口经南通通州湾港区航线纳入江海直达特定航线范围。助力培育高端海工装备、深海技术装备、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集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