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受今年第11号台风“轩岚诺”影响,按照江苏海事局统一部署,南京辖区于9月3日1200时对下行小型船舶实施交通管制,9月4日1600时对所有下行船舶实施交通管制,9月6日0630时解除交通管制。此次管制时间较长,辖区积压1800余艘锚泊船,加之芜湖段起锚下行船集中过境,给管制结束后的船流疏导工作带来巨大挑战。为圆满完成此次交通管制后的交通疏导,南京海事局提前部署,多措并举,共出动执法车30辆,海巡艇72艘次,执法人员360余人次,顺利保障近4000艘次船舶全部安全过境。
一是精准“摸底”,制定疏导方案。解除管制前全面梳理辖区锚地、停泊区、航道外、码头等船舶数量,分析积压船舶形势,研判辖区通航风险,科学梳理风险隐患,确定重点堵点难点,合理制定疏导计划,通报各快反处置中心与快反单元,将疏导方案落实落细。
二是多方协调,强化统筹管控。加强与芜湖交管中心、镇江交管中心、扬州海事局指挥中心联动,达成解禁共识,统筹疏导船流,避免船流扎堆下行,降低通航风险;协调港航指挥中心,督促码头单位合理安排船舶靠离泊计划,服从海事统一水上交通组织;协调引航单位,按照疏导原则实施船舶引航;协调船闸管理部门沟通,待船流疏导结束后,再开闸放船出江。
三是发挥水上“大交管”优势,“精准制导”。水上交通管理中心、快反处置中心、快反单元“两级三层”紧密配合,高效协同,做好船流疏导。水上交通管理中心用好VTS、AIS、CCTV、无人机等信息化高科技手段,精准把控全辖区实时通航状况,及时发现并消除辖区隐患风险点。各快反单元按照既定疏导方案于9月6日0500时前在指定位置就位,上下联动,高效配合,维护现场通航秩序。
四是遵守原则,科学组织、精确疏导船流。“先航道,再锚地,最后码头”,优先疏导航道内锚泊船起锚,保障航道畅通,引导锚地船舶有序起锚进入航道,待船舶高峰流过境后,再允许码头船舶靠离泊作业;“先海船,再内河船,最后危化品船”,先释放快速海船,再允许大量慢速内河普通货船起锚,最后放行危化品船舶;“先下游,再上游”,分时、分段释放辖区积压锚泊船,避免航道拥堵;优先安排天河口临时停泊区船舶出口,调派海巡艇现场维护,组织辖区船舶有序开航。
五是合理布控,确保南京长江大桥安全。南京长江大桥为障碍性桥梁,通航高度和宽度都有严格限制,且桥区水流紊乱,桥孔数量众多,做到上下联动、精准施策,才能保证桥区安全。交管中心事先预警,提前干预,甚高频提醒船舶采用安全航速,控制船舶间距,严禁强行追越和低速行驶等违法行为;第六快反处置中心发挥“护桥卫士”作用,严守大桥上游通航秩序,保障船舶有序通过桥区;同时调派4艘海巡艇驻守桥区,合理分割桥区船流,禁止临时改变航路、桥区横越;适时增开通航桥孔,根据不同船型和船舶种类,引导下行航速高、灵活性好的船舶(如海轮、空载船)通过五、六孔,航速低、灵活性差的船舶(如内河小型船舶、重载船)通过七、八孔,满足不同船舶过桥需求,合理分流下行船流高峰。
下一步,南京海事局将严格落实江苏海事局相关要求,发挥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作用,持续做好台风及恶劣天气预防预警,精准交通组织及解禁后船流疏导,全力保障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