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信息来源:中国水运报;刊发时间:2023年1月28日
2022年12月15日7时17分,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响彻长江两岸,长江通航史上最宽船舶、荷兰籍大件运输船“巴芬”轮在南通海事局精心组织维护下,开始了远赴大洋的漫长旅途。南通海事局利用长江南通段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,以全过程“保姆式”服务提供全方位护航,保障“巴芬”轮安全驶离江苏辖区。
构建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,是江苏海事局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智慧转型,提高水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“关键抓手”。南通海事局按照江苏海事局的统一部署,集聚力量对海事监管服务进行科技攻关,建立江海港航一体化体系服务港航经济,创建内港池管理示范样板,致力构建港航服务生态圈。
2022年11月21日,长江南通段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,标志着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进一步扩大,长江南通段港航综合调度水平和港口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。截至目前,该系统共注册152家港航单位,其中码头单位81家,代理单位71家。
“我们打通‘智汇江海’大数据管理平台、船籍港管理平台、船载危险货物智能管控平台及码头、代理等单位生产作业系统的数据交互,联合政府涉水单位、码头、货主、船厂、船代、货代、港口辅助等单位,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政企协同新平台。”南通海事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。
立足长江,向海发展。南通海事对“智慧之治”的探索向沿海延伸。
对接上海海图中心,将沿海VTS电子海图更新拓展至南北大通道及长江口附近海域,为“江海联动”港航调度打好基础;制定《南通沿海航路指南》,推动纳入《中国沿海进港指南》……依托沿海VTS系统、南通海上港航调度一体化智能平台等高科技信息化系统,南通海事局塑造了“全过程调度船舶行为、全周期管理港航单位、全业务组织协调指挥”新型海上交通组织指挥体系。
今年1月8日,通州湾吕四“2+2”码头通用泊位迎来今年的第一艘外轮“长安”轮。“依托港调平台,我们统一编排该轮航行、停泊、作业等全流程计划,形成‘一船一链’全过程时间轴。”海事人员对记者说。
数据显示,2022年南通海事协调维护受限船进出南通港区1530余艘次,协同上下游兄弟单位维护CAPE型船舶1440余艘次过境;服务南通沿海安全接靠LNG船舶93艘、接卸天然气1810万方;接靠电煤船134艘次、接卸煤炭586万吨,服务港航经济、沿海高质量发展获得南通市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。
在南通江海联动发展的背后,南通海事局是最优的“服务员”“调度者”。
为进一步加强南通沿海内港池安全管理,在南通海事局的积极推动下,去年10月9日,《南通海门东灶港作业区内港池安全管理星级评定办法(试行)》正式发布施行。这是江苏全省首个港池安全管理星级评定办法,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南通海事局“信用+智慧”双轮驱动,促进内港池监管效率全面提升。组织三大内港池经营单位签订信用承诺,联合港池码头建立信用联合奖惩制度,对进出长青沙港池船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。推动港池码头完成港池内CCTV补点和提档升级工作,实现内港池视频监控全覆盖,实现“一港全景”,做到“船舶信息清、货物信息清、水域环境清”。
“所有进出港池船舶需要由港池内码头在系统里开展申请,由港航调度中心同意后才可以进出港池,避免船舶高峰流时船舶进出港池,减少船舶交叉会遇,实现进出港池船舶的‘统一调度’和‘统调进出’。”南通海事局推动富港公司开发“船家惠”综合信息平台并运行,得到服务相对人的一致肯定。
扬帆新航程,南通海事人将改革创新、担当作为,依托江海港航一体化体系,着力构建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,加快建设现代化海事强局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