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春节期间,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上依然一片繁忙景象,112台挖掘机正被有序吊装到“冰上奇迹”远洋货轮船舱中,而同样满载83台出口挖掘机的“丽之星”轮,已在年前驶向俄罗斯纳霍德卡,总计保障195台国产工程车出口海外。经过海巡艇的全程维护,本次中俄“一带一路”重要项目成功创下了1.6亿元的“开门红”佳绩。过去的一年,张家港海事局共服务辖区码头出口工程车辆93航次,先后保障6500余辆履带吊、汽车吊、挖掘机和搅拌车安全运往巴基斯坦、俄罗斯、菲律宾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上的“工地明星”取得20.8亿元的外贸“成绩单”,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稳进提质。
一是把党建业务“联起来”,专心练好海事业务“基本功”。国产工程车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销售火爆,在众多海外基建项目中大显身手。张家港海事局密切关注辖区“一带一路”重点运输单位各类业务发展现状,通过系统研学、深度剖析最新政策理论知识,找准服务国家大战略、大布局的“出发点”,站稳践行交通强国建设各项部署的“落脚点”。围绕工程车辆、机械设备等件杂货“小而散、多而杂”的特点,海事执法人员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常见货物类型,开展实践课堂摸清绑扎系固原理,强化作业与航行过程中潜在风险研判,推动件杂货与重大件装运两项安全检查业务融通共进。
二是将监管水平“提上去”,全力打好综合执法“组合拳”。出口工程车通常价值不菲,承运方为追求运输质量往往会最大限度减少对车辆采取的动作。为给项目提供更靠谱的运输保障,海事执法人员针对工程车辆大多选择散货船吊装运输的共性特征,紧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主要矛盾,依托全要素水上“大交管”机制优势,科学化、动态化实施“一船一档”监管模式,重点核查货物绑扎系固、货舱风雨密闭及关键性机电设备等问题,并据船舶维保状况进一步抽查其他项目,提高现场执法效率。对涉及到甲板积载车辆的外贸船舶,围绕车辆绑扎、两侧安全通道宽度等常见问题,综合运用“资料细致查、监控重点盯、船员自助核、空中实地勘”的“四步法”,精准提升智慧监管效能。
三是让优质服务“沉到底”,用心擦亮智慧海事“新名片”。在张家港码头出口的国产工程车辆每航次载运量都在百台上下,吊装工程量大、绑扎系固作业频繁。依托大新水道港航一体化监管模式,海事执法人员对重点项目的船舶进出计划了然于胸,通过为海轮提供‘直进直出’通航条件、开展绑扎系固作业指导等服务措施,大幅提高船货周转速度、减少物流等待时间。通过多方协调不断优化创新服务机制,准确提供船舶在港期间的气象信息,指导其做好寒潮大风、高温酷暑等环境的防范应对措施。深刻体会疫情对码头生产经营的影响,海事执法人员积极开展“大调研大走访”活动,主动问需于企,着力化解企业在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中遇到“急难盼愁”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