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年是“八五”普法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也是江苏海事局“二次飞跃”战略实现期的开局之年,近日,镇江海事局召开专题会议,开展法治工作研讨,从7个方面推进法治成为镇江海事强局建设的核心竞争和坚强保障。
一是深入“内部+外部”法治宣传。对内结合执法证年审工作,配合“四化”队伍建设,把“八五”普法工作列为职工教育培训重点,重点是增强职工法治意识和全局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的建立;对外发挥船员权益保护工作站作用,结合海事开放日、处长接待日及各类专题节日开展宪法、民法典和各类海事法规规定的学习宣贯,注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融入普法释法。
二是提升“信用+智慧”监管效能。深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,以智慧为支撑,以法治为保障的交通新型监管机制。以河口水域联合信用监管为基础,完善跨地域、跨部门、跨行业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,探索违章查处的江河联动机制,拓展延长海事治理成效,在船舶安全等级标识机制中加入区域监管要素,全辖区实现船舶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工作。
三是持续“远程+自助”管理赋能。推进应用远程不见面处罚,推广权责清单和政务公开信息“一扫通”,规范轻罚免罚、首违不罚流程,加大对显性违章行为和屡教不改行为的处罚力度,固化执法电话回访机制。拓展“镇江海事”、“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”微信公众号、“海事政务服务咨询点”“水上安全流动学校”、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的作用,方便船员自主查询,自助服务。
四是推进“海事+司法”协同合作。深化与南京海事法院立法庭、泰州海事法庭的协作,有效发挥“一站式解纷中心”的效果,建立“一站式接收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的多元化解纷模式。保持“船员权益保护工作站”运行,常态化为船员提供法规查阅、劳工权益、政务服务、线上培训。畅通行政处罚案件诉前强制执法程序,打通处罚执行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五是建立“培养+合作”履约模式。评估“政产研学用”履约示范基地合作模式,就提案质量、合作方式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调整和协作。引导履约人才从“学研用”上深耕国际海事领域重点、热点议题,推进议题跟踪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;协调院校教授从提案选题、立项、撰写和会议交流多环节做好履约人才“传帮带”。推进国际履约跟踪研究和日常海事监管工作的深度融合,为青年人才争取参加履约培训、履约竞赛、旁听专委会评审以及国际会议的机会。
六是试点“创新+科技”管理手段。积极申请新上线执法证管理系统、行政处罚系统、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系统、执法督察系统的试用。研究开发执法记录仪不合规行为自动抓取系统,试点单兵执法装备管理系统,实现督察工作科技化、规范化。加强和完善“三项制度”管理和评查、投诉举报处理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管理。
七是完善“督察+运用”考核机制。强化执法记录仪规范化管理与执法视音频常态化抽查,形成远程网上督察为主,现场验证检查为辅的督察模式。拓展执法督察深度,对关键性执法活动开展深层次监督,着力整治弄虚作假、选择性执法、粗暴执法等突出问题。在执法督察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,加强对职能领域海事执法工作的指导、监督和违规处理,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,注重执法督察结果的运用和转化,推动海事执法督察工作提质增效。